• 2023-0315

    再見了,銀保監會

    3月7日,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。


    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,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,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基礎上組建,此后,不再保留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。


    這標志著中國向構建現代金融監管體系邁出關鍵步驟。


    微信圖片_20230321103621.png



    Zhao  Neng

   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

    多了哪些職責 #



    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、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;


    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。


    金控、消保,這兩大塊邏輯本身就獨立的監管職能,此后不再散落在不同監管機構,勢必將有利于監管的整體性、統籌性。


    早年坊間曾猜測過銀監、保監、證監“三會合并”,形成“一行一會”的監管格局。目前來看,證券業監管職能仍然留在證監會。而央行大面上本就有著宏觀審慎、貨幣政策,以及具體的金融管理兩大塊職能,后一塊中的部分職能與原銀保監的部分職能其實有交叉部分。目前移出來進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,是金控監管和消保。


    新變化的優勢:


    強化機構監管、行為監管、功能監管、穿透式監管、持續監管;


    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,加強風險管理和防范處置,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。


    超級監管


    “超級監管”的概念最初在國內被火熱討論起來,是在2015年股市寬幅波動之后,對應的是當時的“一行三會”制度。


    彼時,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已經明顯,而監管的分業,會在部分問題上顯現某種“碎片化”,牌照的思路和監管豎井穿不透商業機構們混業了的綜合業務。


    微信圖片_20230321103517.png



    業界呼喚“大監管”


    當時業界呼喚“大監管”的原因之一:市場活躍,出現了“監管真空地帶”。


    再者,當時如果同一筆資金要做同一件事情,走銀證保信,監管的強度可能不同,成本也不同。這是當時業界呼喚“大監管”的原因之二:出現了“監管套利”。


    第三,不同監管機構也可能在對同一些機構、或是同一類業務上都有管理權,這就帶來一定的效率損耗。這是當時業界呼喚“大監管”的原因之三:出現了“監管重復”。


    而且,從國際經驗來看,早年的金融危機爆發后,美國、歐盟、英國等地也汲取經驗教訓,改革金融監管體系,大方向都往“并”的路子上走的,比如走向“雙峰監管”,或是“一元”的超級監管。


    其實,問題的癥結或許不是簡單的“分”或“合”,而是從監管內部真正地理順機制,形成高效協同。


    未必一味地強調新發展態勢下,“合”就是更好的路徑,不同的金融行業有不同的特點,也匹配以不同的監管特性。比如銀行和保險的監管理念就比較接近,都是從資本充足/償付能力入手去管資負的匹配,管流動性匹配,管久期匹配等,強調的是對機構本身風險和合規的監管;而證券業的監管則更強調信息披露真實性,管的是市場,更多的是一種行為監管。


    或許也是因此,目前證券業監管也尚未走向“合并”。


    而銀、保的監管,不僅監管邏輯比較接近,而且銀行業與保險業的業務交叉也特別多,曾經造成過一定的監管真空,或者說“灰色地帶”,所以業界對監管“合并”呼聲也較高。因此,銀、保監會,已經在2018年3月完成合并。


    微信圖片_20230321103425.png



    構建現代金融監管體系邁出關鍵步驟 #



   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,這標志著中國向構建現代金融監管體系邁出關鍵步驟。


    此番調整后,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將形成“一行一總局一會一局”(人民銀行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、證監會、外匯管理局)的架構。


    此次金融監管機構改革,將推動金融監管部門形成更高效的監管協同效應,一方面妥善填補金融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之間的監管空白,另一方面集合各個金融監管部門職能,更高效地處理行為監管、主體監管、功能監管與審慎監管之間的關系。


    微信圖片_20230321103249.png


    經過近些年的整改和發展,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之前的“P2P、影子銀行、金融控股公司和地方銀行亂象等”,以及監管空白、監管套利,或者監管重疊的一些問題將難重現。


    合規,合規,合規——底線,底線,底線!


    站在當前的歷史關口,我們從業者應多自省多自查,合法催收,嚴守合規底線。


    微信圖片_20230321103014.png



  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